簡介
Citi Cash Back信用卡標榜「清晰、簡單、直接」,是Citi主打現金回贈的信用卡。憑卡消費可享高達2%回贈(包括海外消費、本地餐飲類別),其他本地消費也享1%回贈。信用卡也沒有簽賬上限,回贈自動連接到Citi Mobile® App,使用起來相對輕鬆。
此外,Citi Cash Back信用卡也是可以享受高達HK$1,200的迎新優惠,也可享限時迎新優惠(經指定網頁申請Citi信用卡,並在兩個月内簽滿HK$6,000,即可換領AirPods Pro 2)。「零成本」賺迎新優惠也是申請Citi信用卡的特點,詳情可繼續閲讀本文。
- 主打現金回贈:指定類別(包括海外消費、本地餐飲和酒店簽賬)賺2%現金回贈,其他本地簽賬1%現金回贈
- 市場獨有「零成本」賺取迎新優惠(高達HK$1,200現金回贈,或在限定推廣期間換領AirPods Pro 2)
- 首年免年費,靈活消費,也可享Citi一系列環球禮遇
- 入場門檻低:每月入息只需HK$10,000,適合就職、自僱人士申請
迎新優惠
由即日起至2025年2月3日,信用卡新客戶,只要成功申請並批核Citi Cash Back信用卡,並於發卡後的指定日子內累積簽賬滿指定數目,即可享其中一樣優惠:
迎新回贈 | 符合條件 |
HK$1,200 | 發卡後首2個月內,累積認可簽賬滿HK$5,000或以上 |
HK$300 | 發卡後首3個月內,累積認可簽賬滿HK$1,000或以上 |
迎新須知
有關迎新資格,Citi對於信用卡新客戶的定義為:過去12個月內未曾持有或取消任何信用卡主卡的客戶,但不包括Citi Prestige信用卡。
限時推廣:達到指定簽賬 換領AirPods Pro 2
另外,申請Citi信用卡後送AirPods Pro也不是鮮爲人知的事。在推廣期間,新用戶指定網站内申請Citi Cash Back信用卡,發卡後首3個月內累積認可簽賬滿HK$6,000或以上,便可換領AirPods Pro 2一部,價值HK$1,849。有關以上優惠,用戶需要確認在2025年3月3日前成功批核信用卡才能換領AirPods Pro 2。
有關AirPods Pro 2換領詳情,Citi將會在客戶達到相關簽賬後的5個月内處理,届時會收到電子訊息通知換領方式。
根據網站條款,新客戶只能選擇一款迎新優惠。代表客戶如果選擇Apple耳機後,就不能再獲取現金回贈。
「零成本」賺迎新大法
有關「零成本」賺取迎新,是善用Citi把電子錢包增值(八達通自動增值,PayMe增值)也算作迎新合資格簽賬的機制,達到迎新簽賬要求。
現在,利用Citi Cash Back信用卡作八達通自動增值、PayMe增值的每月限額為HK$3,000和HK$1,000,意思只要每月透過信用卡增值電子銀包,便可真正「零成本」賺取迎新優惠。
回贈
作為Citi主打無上限、無最低消費要求的現金回贈的信用卡,Citi Cash Back信用卡能夠提供的現金回贈如下:
- 海外消費、本地餐飲和酒店簽賬:2%
- 其他本地簽賬:1%
不過,用戶也要注意,Citi Cash Back信用卡的簽賬回贈也有以下限制:
- 「本地餐飲和酒店」類別:不包括酒席宴會、私人宴會及包場派對;和
- 「海外消費」類別:歐洲(包括英國,歐洲參與國家)的實體簽賬不包括在此類別,只享1%簽賬回贈
回贈上限
完全沒有回贈上限,也是這張信用卡的一大特色。
八達通回贈
八達通自動增值的增值上限為HK$3,000。如果設定以Citi Cash Back信用卡,每月可以享高達HK$30回贈,也算作迎新和日常簽賬計算。
PayMe回贈
PayMe以非滙豐信用卡增值,上限為HK$1,000(即可享高達HK$10回贈)。同上,算作迎新和日常簽賬的。
電子支付回贈
現時,信用卡迎新和日常回贈也包括AliPay HK、WeChat Pay增值。
飛行里數回贈
現時,Citi Cash Back信用卡並沒有任何連結飛行里數的回贈計劃。
信用卡對比分析
編輯看法:在基本回贈而言,除了安信EarnMORE信用卡能提供2%無差別、高上限現金回贈,Citi Cash Back信用卡增值就是市場上第二高回贈的信用卡。話雖如此,安信EarnMORE信用卡現時只支援銀聯(UnionPay)付款,簽賬也有每年首HK$150,000的簽賬上限。
此外,編輯們也提供了相關信用卡在基本回贈層面的對比分析:
信用卡 | 回贈 | 信用卡亮點 + 須知 |
---|---|---|
安信EarnMORE | 2%無上限回贈 | 簽賬上限:每年首HK$150,000 只支援銀聯(UnionPay)付款,用起來會比較有限制 申請門檻低,學生容易申請 |
渣打Simply Cash Visa | 1.5%本地簽賬回贈 2%外幣簽賬回贈 | 全面、無上限回贈 有Visa Signature獨家優惠 |
Citi Cash Back | 2%本地食肆/酒店/外地簽賬回贈 1%其他零售回贈 | 八達通增值享1%現金回贈 Cinema City 3D、2D及全景聲電影戲票88折 |
Citi Rewards | 高達2%無上限回贈 HK$3 = 1里數 | 啓動流動及感應式付款簽賬賺5x積分 可兌換扣除還款額、飛行里數 Cinema City 3D、2D及全景聲電影戲票88折 |
滙豐Visa Signature | 高達3.6%「獎賞錢」回贈 HK$2.78 = 1里數 | 申請門檻較高(須有年薪HK$300,000或以上) 有Visa Signature獨家優惠 |
Mox Credit | 1%基本消費 達到存款要求,增加到2% | 全港各大超市消費賺3%無上限回贈 指定商戶日常商戶消費5% 配合存款需要,達到最高存款/信用卡回贈配搭 |
外幣及海外簽賬
如上述部份,Citi Cash Back信用卡所有外幣簽賬可享2%現金回贈,歐洲的實體簽賬不包括在此類別,只享1%簽賬回贈。
海外簽賬手續費
同時,外幣交易手續費為簽賬額的1.95%。扣除手續費後,還算是不過不失。不過,筆者認為還有其他海外信用卡能提供更高海外現金回贈,或能豁免海外簽賬費用。請期待我們日後的文章。
兌換回贈
信用卡用戶可直接於Citi Mobile® App換領積分,不過注意,現時Citibank以250積分 = HK$1兌換機準為主,餘數將繼續存於銀行賬戶中。
其他特色
Citi信用卡用戶可輕鬆連接信用卡到網上及流動理財,不用親臨分行,也能輕鬆處理信用卡和理財的各樣事務。
Citi Cash Back信用卡提供一系列的功能和禮遇,爲你帶來卓越消費體驗:
- 「分期更好使」計劃:分每賬單或每月結單計算,讓你的理財更靈活
- 「Quick Cash」 套現分期計劃
- 於本地及90個國家盡享Citi環球禮遇,有關詳情,請參閱官方網站或Citi Mobile App上的定期推廣訊息
Citi信用卡也有「推薦親友」計劃,推薦人於推廣期內推薦3位親友並成功出卡,賞高達HK$3,000現金回贈,受條款及細則約束。
年費
現時,Citi Cash Back信用卡提供首年免年費,其後年費為每年HK$1,800。如果想申請豁免手續,可以在Citi Mobile® App中,用「Messaging 服務」和客服團隊聯絡,也可以透過打電話方式申請年費豁免(電話:2860 0333)。
年薪要求
申請人須為年滿18歲的香港人,最低年度入息要求為HK$120,000 (即每月HK$10,000)。
Citi也非常支持信用卡用戶與網上登記,準備所需文件,可以在10分鐘內批核。所需文件包括:
- 香港身分證副本(彩色副本及簽署)
- 最近1個月的住址證明
- 最近1或3個月的入息或資產證明
總結
作為現金回贈信用卡來說,Citi Cash Back信用卡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海外消費、本地餐飲和酒店簽賬2%和「零成本」賺迎新優惠是這張卡的最大亮點,不過回贈類別限制較多,使用起來需要多加留意。
常見問題
有的,經Citi Cash Back信用卡的海外簽賬一般會收取1.95%手續費。折算後的海外回贈不算最划算,也有其他銀行能提供更高回贈和免外簽賬手續費的安排。
首年免年費,其後每年收取HK$1,800,届時如果想申請年費豁免,可以在Citi Mobile® App或打電話上Citi的客服中心查詢。
八達通自動增值可以計算爲迎新和日常簽賬(不多信用卡接受八達通自動增值的),作爲平日簽賬更可享1%現金回贈。
電子錢包的交易,如PayMe增值、Alipay HK、WeChat Pay轉賬,也計算爲迎新和日常簽賬。
Citi Cash Back信用卡的現金回贈會以積分方式自動存入卡主的Citi Mobile® App中,儲滿每250積分將可當作HK$1簽賬抵消。
總分
- 信用卡迎新禮遇高達60,000里
- 等級1簽賬滿HK$1,000可獲5,000里數
- 等級2簽賬滿HK$5,000可獲15,000里數
- 等級3簽賬滿HK$40,000可獲40,000里數
- 等級4簽賬滿HK100,000可獲60,000里數
- 年費首年年費豁免
Anson Ng
作者Anson 是 Talk Money 的編輯,專注於撰寫有關香港信用卡的文章。他熱衷於了解各信用卡的資訊、最新優惠和使用策略。寫作風格以「求真、實用、簡潔」為主,目標是幫助讀者輕鬆掌握信用卡的知識和技巧,讓理財變得簡單。
Chris Tam
事實查核員Chris Tam 目前在 Talk Money 處理數據收集、分析及核實工作。Chris專注收集、分析及核實香港證券商收費、服務、產品等。他對投資有10年經驗,對股票、黃金和債券等投資產品情有獨鍾。
George Tam
編輯George Tam 現任 Talk Money 的資深編輯,擁有超過 15 年金融科技行業的工作經驗。他曾任職於多家國際證券商,George 發現投資者對於了解證券商、信用卡、銀行帳戶等金融產品的透明費用越來越重視,深入比較分析各類金融產品的費用結構,協助讀者做出更明智的財務決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