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TQQQ vs QQQ本文章我們討論什麼?
Invesco QQQ Trust (QQQ) 和 ProShares UltraPro QQQ (TQQQ) 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兩檔 ETF 之一。QQQ 作為市場上規模最大、歷史最悠久的 ETF 之一,直接複製納斯達克100指數的表現,為投資者提供對美國大型科技股的直接曝險。相較之下,TQQQ 則是一款積極進取的槓桿型 ETF,其目標是提供納斯達克100指數每日報酬的三倍。這意味著潛在的收益被放大的同時,潛在的虧損也同樣被放大,且其「每日重設」機制可能導致長期績效與指數的三倍產生顯著偏離。本文將深入剖析這兩種 ETF 的核心機制、風險報酬特性、費用結構及潛在的適用情境,協助投資者辨識其差異,並評估其是否符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與交易目標。
- TQQQ vs QQQ 管理費比較 (最新至2025)
- TQQQ vs QQQ 回報率比較 (最新至2025)
- TQQQ vs QQQ 派息比較 (最新至2025)
- TQQQ vs QQQ 成分股比較 (最新至2025)

ProShares UltraPro QQQ (TQQQ)
-
簡稱: ProShares UltraPro QQQ (TQQQ)
-
管理費: 0.86%
-
規模: 約 230 億美元
-
10年平均年回報率: 約 35.0% (高風險的短線交易工具)
-
成立日期 2010/02/09

Invesco QQQ Trust, Series 1 (QQQ)
-
簡稱: Invesco QQQ Trust, Series 1 (QQQ)
-
管理費: 0.20%
-
規模: 約 2,700 億美元
-
10年平均年回報率: 約 17.0%
-
成立日: 1999/03/10
管理費比較
TQQQ | 管理費 | QQQ |
---|---|---|
0.86% | 管理費 | 0.20% |
買賣手續費比較
買賣TQQQ手續費(每股) | 證券商 | 買賣QQQ手續費(每股) |
---|---|---|
US$0.0049佣金 + US$0.0050平台使用費 | 老虎證券 | US$0.0049佣金 + US$0.0050平台使用費 |
US$0.0049佣金 + US$0.0050平台使用費 | 富途牛牛 | US$0.0049佣金 + US$0.0050平台使用費 |
US$0.005佣金 + US$0平台使用費 | 盈透證券 | US$0.005佣金 + US$0平台使用費 |
US$0.0049佣金 + US$0.0050平台使用費 | 華盛證券 | US$0.0049佣金 + US$0.0050平台使用費 |
US$0.0049佣金 + US$0.0050平台使用費 | 長橋證券 | US$0.0049佣金 + US$0.0050平台使用費 |
US$0.0039佣金 + US$0.0039平台使用費 | 漲樂全球通 | US$0.0039佣金 + US$0.0039平台使用費 |
US$0.0039佣金 + US$0.0039平台使用費 | uSMART 盈立證券 | US$0.0039佣金 + US$0.0039平台使用費 |
US$0.0039佣金 + US$0.0039平台使用費 | Webull 微牛證券 | US$0.0039佣金 + US$0.0039平台使用費 |
開戶優惠
買賣TQQQ開戶優惠 | 證券商 | 買賣QQQ開戶優惠 |
---|---|---|
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 老虎證券 | 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
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 富途牛牛 | 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
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 盈透證券 | 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
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 華盛證券 | 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
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 長橋證券 | 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
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 漲樂全球通 | 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
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 uSMART 盈立證券 | 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
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 Webull 微牛證券 | 了解獨家最新優惠 |
回報率比較
TQQQ(3×槓桿 ETF)過去 10 年平均年回報率約為 35.0%,而 QQQ(納指 ETF)則約為 17.0%,即 TQQQ 回報明顯更高,但波動性亦相對較大。對想追求高成長但承受風險能力較強的港股美股投資者,TQQQ 或可考慮;追求穩健定投策略者則更適合選擇 QQQ。

TQQQ | 平均年回報率 (2025年3月31日) | QQQ |
---|---|---|
-5.80% | 1年 (平均年回報率) | 6.21% |
1.07% | 3年 (平均年回報率) | 9.81% |
37.92% | 5年 (平均年回報率) | 20.51% |
30.15% | 10年 (平均年回報率) | 16.99% |
年回報比較
TQQQ(3×槓桿ETF)雖然過去多年年化回報非常高,部分年份更達逾 100 %(例如 2023 年高達 198 %),但波動極大,風險顯著;QQQ(傳統型 ETF)年回報穩定,雖相對較低,但較適合長線投資者做核心配置。對於追求高回報又能承受高風險者,TQQQ 可考慮;想淺移默化累積財富,QQQ 則更穩健。

TQQQ | 年回報 | QQQ |
---|---|---|
58.23% | 2024 | 25.58% |
198.26% | 2023 | 54.85% |
-79.08% | 2022 | -32.58% |
82.98% | 2021 | 27.42% |
110.05% | 2020 | 48.62% |
133.83% | 2019 | 38.96% |
-19.81% | 2018 | -0.12% |
118.06% | 2017 | 32.66% |
11.38% | 2016 | 7.10% |
17.23% | 2015 | 9.45% |
57.09% | 2014 | 19.18% |
139.73% | 2013 | 36.63% |
52.29% | 2012 | 18.12% |
-8.05% | 2011 | 3.38% |
派息比較
TQQQ同QQQ派息比較,QQQ每年派息明顯高過TQQQ,2025年每股約$0.71美元,而TQQQ僅約$0.20美元。香港投資者想穩定現金流,QQQ更合適;TQQQ則較少派息、主攻短線回報。選擇前要考慮自身收息需要及風險承受能力。

TQQQ 付款日期 | TQQQ 派息 | QQQ 派息 | QQQ 付款日期 |
---|---|---|---|
2025/04/01 | $0.197726 | $0.71571 | 04/30/2025 |
2024/12/31 | $0.275411 | $0.83466 | 12/31/2024 |
2024/10/02 | $0.230214 | $0.67686 | 10/31/2024 |
2024/07/03 | $0.282777 | $0.7615 | 07/31/2024 |
2024/03/27 | $0.215144 | $0.57345 | 04/30/2024 |
2023/12/28 | $0.223447 | $0.21584 | 01/15/2024 |
2023/09/27 | $0.138645 | $0.80826 | 12/29/2023 |
2023/06/28 | $0.12758 | $0.53555 | 10/31/2023 |
2023/03/29 | $0.149799 | $0.50395 | 07/31/2023 |
2022/12/30 | $0.097919 | $0.47223 | 04/28/2023 |
2021/12/31 | $0.0000595 | $0.65541 | 12/30/2022 |
2020/12/31 | $0.000070755 | $0.51856 | 10/31/2022 |
2020/01/02 | $ 0.00781825 | $0.5274 | 07/29/2022 |
2019/03/27 | $0.005067 | $0.43369 | 04/29/2022 |
2019/01/03 | $0.01019525 | $0.49141 | 12/31/2021 |
2015/04/02 | $0.00183 | $0.41391 | 10/29/2021 |
2014/12/31 | $0.00278583 | $0.39679 | 07/30/2021 |
2014/07/03 | $0.00196983 | $0.39468 | 04/30/2021 |
– | – | $0.56133 | 12/31/2020 |
– | – | $0.38824 | 10/30/2020 |
– | – | $0.42426 | 07/31/2020 |
– | – | $0.36269 | 04/30/2020 |
– | – | $0.45765 | 12/31/2019 |
– | – | $0.38415 | 10/31/2019 |
– | – | $0.41558 | 07/31/2019 |
– | – | $0.32421 | 04/30/2019 |
– | – | $0.42061 | 12/31/2018 |
– | – | $0.32975 | 10/31/2018 |
– | – | $0.37837 | 07/31/2018 |
– | – | $0.27655 | 04/30/2018 |
– | – | $0.32941 | 12/29/2017 |
– | – | $0.31938 | 10/31/2017 |
– | – | $0.37842 | 07/31/2017 |
– | – | $0.27415 | 04/28/2017 |
– | – | $0.35494 | 12/30/2016 |
– | – | $0.29387 | 10/31/2016 |
成分股比較
雖然 TQQQ 與 QQQ 均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,但兩者成分配置不同:QQQ 直接持有蘋果、微軟、亞馬遜、輝達、Alphabet 等大型科技股,而 TQQQ 則透過金融衍生工具如交換合約及期貨間接複製指數,並不直接持股。對於追求直接科技股曝險及穩健投資者,QQQ 較為合適;偏好槓桿操作的投資人則會關注 TQQQ 的間接曝險機制。
結論
綜合比較 ❗TQQQ 與 QQQ,兩者皆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,但投資風格與風險特性截然不同❗。QQQ 屬於傳統型ETF,適合長期穩健投資,波動較低,適合大多數投資人作為核心資產配置❗。TQQQ 則為三倍槓桿ETF,追求指數日內三倍報酬,雖然長期年化報酬率極高,但波動與風險也大幅提升,容易因市場劇烈波動而出現大幅虧損。TQQQ 更適合短線操作或高風險承受度的投資人,並需密切留意市場走勢與自身部位。總結來說,若追求穩健成長,QQQ 較為合適;若願意承擔高風險以換取高報酬,TQQQ 可作為進階選擇,但不建議長期重倉持有。
常見問題
❗TQQQ (ProShares UltraPro QQQ) 是一檔尋求納斯達克 100 指數每日報酬三倍的槓桿型 ETF❗。它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放大指數單日的漲跌幅。這代表潛在的高回報,但也伴隨極高的風險與波動性耗損,尤其不適合長期持有。TQQQ 主要設計給熟悉其風險的短線交易者。
TQQQ (ProShares UltraPro QQQ) 是一檔 3 倍槓桿 ETF,它不直接持有傳統意義上的「成分股」。相反地,它主要投資於金融衍生工具(如交換合約、期貨)以及現金等,目標是複製納斯達克 100 指數每日表現的三倍。 因此,TQQQ 的價值變動間接曝險於納斯達克 100 指數的成分股,這些股票主要是大型科技公司,如蘋果、微軟、輝達等,但 TQQQ 基金本身並不直接持有這些股票。
在香港購買 VUG 並進行定期定額投資,您需要先開設一個能交易美股的證券戶口。許多本地銀行(如滙豐)或網上券商(如富途、盈透證券)都提供此服務。 在香港買 TQQQ 需開立支援美股交易的證券戶口(銀行或網上券商)。然而,TQQQ 是高風險的 3 倍槓桿 ETF,極不適合傳統的長期定期定額投資,其設計主要用於短線交易。因此,絕大多數券商不會為 TQQQ 提供自動的「月供股票」計劃。若您充分理解其風險(包含槓桿及每日波動耗損)並仍希望定期投入進行交易,則需自行設定時間與金額,手動登入帳戶分批買入。
QQQ (Invesco QQQ Trust) 是一檔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熱門 ETF。此指數涵蓋美國百大非金融公司,權重偏重科技產業。QQQ 流通性高,是投資美國大型科技股的常用工具之一。
QQQ (Invesco QQQ Trust) 的成分股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,包含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前100大非金融公司。持股高度集中於科技產業,主要成分股包括蘋果 (Apple)、微軟 (Microsoft)、亞馬遜 (Amazon)、輝達 (NVIDIA) 和 Alphabet (Google) 等大型科技股。
❗在香港購買 QQQ 並進行定期定額投資,您需要先開設一個支援美股交易的證券戶口❗。許多本地銀行(如滙豐、中銀)及網上券商(如富途、盈透證券、SoFi HK)均提供此服務。 開戶後,請查詢該券商是否提供美股的「月供股票」或定期定額投資計劃,並確認 QQQ 是否在可選標的名單中。如果券商沒有提供自動計劃,您也可以自己設定每月固定日期和投資金額,定期手動登入帳戶買入 QQQ 股份,以實現定期定額的效果。
- ETF佣金: 0.005美元
- ETF佣金: 比其他證券商0.008-0.009美元
- ETF佣金: 比其他證券商低30-50%
- 貨幣兌換: HKD兌USD點差HK$0.001
- 貨幣兌換:比其他證券商點差HK$0.017-0.044
- 貨幣兌換:比其他證券商低90%
團隊 talkmoney
作者大家好!本人係TalkMoney.com.hk嘅特約作者,專注分享香港理財心得同投資策略。多年金融經驗,助大家洞悉市場趨勢,精選信用卡同ETF分析,幫你達致財務自由。隨時睇我嘅文章,學識聰明理財,攜手實現夢想!
Chris Tam
數據核實Chris Tam 目前在 Talk Money 處理數據收集、分析及核實工作。Chris專注收集、分析及核實香港證券商收費、服務、產品等。他對投資有10年經驗,對股票、黃金和債券等投資產品情有獨鍾。
George Tam
編輯George Tam 現任 Talk Money 的資深編輯,擁有超過 15 年金融科技行業的工作經驗。他曾任職於多家國際證券商,George 發現投資者對於了解證券商、信用卡、銀行帳戶等金融產品的透明費用越來越重視,深入比較分析各類金融產品的費用結構,協助讀者做出更明智的財務決策。